偿二代二期落地一周年 保险行业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分化_每日视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徐若萱 上海报道
(相关资料图)
偿付能力一直是保险监管的核心指标。2022年是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实施的首个完整年度,“偿二代”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已正式显现。日前,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各家险企是否达标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整体承压
图片来源:华福证券研报
记者整理近三年的保险公司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发现,自2022年1季度偿二代二期全面实施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一路走低,截至2022年4季度,行业平均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下跌至近年来的低位,分别为196%和128.4%,其中人身险公司整体表现尤为明显。
图中红色线表示偿二代二期正式落地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人身险公司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连续三季度下降,且下降速度呈现逐渐上升态势。具体来看,受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影响,人身险公司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1年4季度的211.7%,迅速下滑至136.6%,随后持续缓慢下降。截至2022年4季度,人身险公司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11.1%,相较于2021年四季度末下滑100.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下滑与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两端承压、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不无干系。国泰君安研报指出,2022年投资收益承压拖累寿险利润。其中寿险公司普遍受制于权益市场波动导致的投资收益下滑,利润承压;而财险公司得益于承保利润的明显改善带来盈利快速增长。华创证券研报表示,在偿二代二期工程下,人身险公司未来利润计入偿付能力资本的标准收紧,直接造成核心资本的下滑。而人身险公司的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连续三季度下降体现偿二代二期工程对人身险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行业资本充足度仍在承压。
行业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分化 27家险企不达标
除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外,2022年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同样值得关注。从风险评级看,进入到2022年,被评为A类的险企数量从21年4季度的91家径直下降至50家,近乎出现折半减少,多数险企成为B类。而C类、D类险企的数量也明显增多,截至2022年4季度,C类公司从2021年4季度的8家增至16家;D类公司从4家增加至11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偿一代”下,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即可达标的监管要求不同,“偿二代”实施后,险企偿付能力达标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100%、风险综合评级达标标准为B类以上。不符合以上任意一项要求,则被视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这也意味着,2022年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险企达到27家。
具体来看,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D类险企中,多家均非首次不达标。例如,合众人寿在2022年全年风险评级均被评为C类。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 2022 年第 2 、3 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评价中,均被评定为 D 类。
长安保险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正积极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并检视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升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与之相对的是,也有不少险企在新规下“乘风破浪”。例如,中国人寿(601628)、泰康人寿、太平人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阳光财产等均连续多年获得A类评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银保监会下发《关于缴纳保险保障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确认规定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依据制定风险费率:评级为A、B、C、D的险企使用风险费率分别为-0.02%、0%、0.02%、0.04%。保险保障基金费率等于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之和,其中基准费率中的人寿保险、长期健康险费率从业务收入的0.15%调整至0.3%;财产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8%缴纳。
这意味着,人寿保险、长期健康险业务中,A类机构可按照业务收入的0.28%缴纳保险保障基金,而D类机构则需要按照业务收入的0.34%缴纳。风险评级越低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额度越多。这对险企的资本充足度、净利润表现,乃至偿付能力充足率等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对此,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当前保险行业风险控制能力正进一步分化。偿二代二期下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评估标准显著提升,短期内中小险企资本充足度承压、刺激部分险企进一步补充资本,中长期有利于保险行业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上市险企规模相对较大,偿付能力较为充足,风险评级高,风险费率低。在行业风险控制能力分化、监管要求趋于严格、资本充足度要求上行的背景下,上市险企有望凭借较强的经营能力和较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跑赢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关键词: